中医辨证治疗肾囊肿,症状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大别山养生堂
发布日期:2025-04-12 19:00    点击次数:181

中医对肾囊肿的辨证治疗主要如下:

 

一,湿热蕴结证

 

- 症状:腰部胀痛,或有灼热感,小便短赤,口苦口黏,大便不爽。

- 治法:清热利湿,化瘀消积。

- 方剂:八正散合小蓟饮子加减。八正散中的瞿麦、萹蓄、滑石等清热利湿通淋,小蓟饮子中的小蓟、生地黄凉血止血、化瘀,加三棱、莪术等破血消癥药物来针对囊肿。

 八正散合小蓟饮子加减。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

1. 药物组成与剂量(成人常用量,仅供参考)

- 八正散部分:

- 瞿麦(9 - 15g):清热利水通淋。

- 萹蓄(9 - 15g):利尿通淋,杀虫止痒。

- 滑石(18 - 30g):利水通淋,清解暑热。

- 木通(6 - 9g):利水通淋,清心火。

- 车前子(9 - 15g):清热利尿通淋,渗湿止泻。

- 栀子(9 - 15g):泻火除烦,清热利湿,凉血解毒。

- 大黄(3 - 9g):泻下攻积,清热泻火,凉血解毒。

- 甘草梢(3 - 6g):清热,利尿。

- 小蓟饮子部分:

- 小蓟(15 - 30g):凉血止血,散瘀解毒消痈。

- 生地黄(12 - 30g):清热凉血,养阴生津。

- 藕节(9 - 15g):收敛止血,化瘀。

- 蒲黄(9 - 15g):止血,化瘀,通淋。

- 淡竹叶(6 - 9g):清热泻火,除烦,利尿。

- 当归(6 - 9g):补血活血,调经止痛,润肠通便。

- 山茱萸(9 - 15g):补益肝肾。

2. 功效

- 具有清热利湿、化瘀消积、凉血止血的功效。主要用于湿热蕴结型肾囊肿,可改善腰部胀痛或灼热感、小便短赤等症状,同时对尿血等情况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。

3. 方解

- 八正散方解:

- 清热利湿通淋:瞿麦、萹蓄苦寒下行,能清热利水通淋,是治疗淋证的常用药对。滑石、木通、车前子加强利水通淋的作用,使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。栀子清泻三焦之火,大黄泻火解毒,导热下行,甘草梢既能清热,又能调和诸药。

- 小蓟饮子方解:

- 凉血止血化瘀:小蓟为君药,凉血止血,散瘀解毒消痈。生地黄凉血止血,养阴清热,二者共为凉血止血的主要力量。藕节、蒲黄助小蓟、生地黄止血化瘀,淡竹叶清热泻火,利尿通淋,当归养血和血,山茱萸补益肝肾,防止尿血等耗伤正气。

4. 用法

- 传统用法是将上述药物加水煎服,每日1剂,分两次服用。具体剂量可以根据患者的年龄、体质、病情等情况适当调整。在现代临床中,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制成丸剂、颗粒剂等其他剂型方便患者服用,不过这些剂型的具体用法和剂量需要参照药品说明书或医嘱。

二,脾肾阳虚证

- 症状:腰部冷痛,畏寒肢冷,面色㿠白,腹部胀满,夜尿增多。

- 治法:温补脾肾,利水消肿。

- 方剂:真武汤合济生肾气丸加减。真武汤中附子、白术、茯苓等可温阳利水,济生肾气丸中肉桂、熟地黄等能温补肾阳、化气行水,有助于改善因脾肾阳虚导致的水液代谢失常和囊肿状况。

 真武汤合济生肾气丸加减,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

1. 药物组成与剂量(成人常用量,仅供参考)

- 真武汤部分:

- 附子(9 - 15g):温肾助阳,化气行水。(先煎30 - 60分钟,以减毒性)

- 茯苓(9 - 15g):利水渗湿,健脾宁心。

- 白术(9 - 15g):健脾益气,燥湿利水。

- 白芍(9 - 15g):养血调经,敛阴止汗,柔肝止痛。

- 生姜(9 - 15g):解表散寒,温中止呕,化痰止咳。

- 济生肾气丸部分(若用汤剂,以下为参考剂量):

- 肉桂(3 - 6g):补火助阳,散寒止痛,温通经脉。

- 熟地黄(12 - 30g):滋阴补血,益精填髓。

- 山药(9 - 15g):补脾养胃,生津益肺,补肾涩精。

- 山茱萸(9 - 15g):补益肝肾。

- 泽泻(9 - 15g):利小便,清湿热。

- 茯苓(9 - 15g):利水渗湿,健脾宁心。

- 牡丹皮(6 - 9g):清热凉血,活血化瘀。

- 车前子(9 - 15g):清热利尿通淋,渗湿止泻。

- 牛膝(9 - 15g):逐瘀通经,补肝肾,强筋骨,利尿通淋。

2. 功效

- 具有温补脾肾、利水消肿的功效。适用于脾肾阳虚型肾囊肿,可缓解腰部冷痛、畏寒肢冷、面色㿠白、腹部胀满、夜尿增多等症状,通过温阳利水来调节机体的水液代谢。

3. 方解

- 真武汤方解:

- 温阳利水:附子大辛大热,为君药,能温肾助阳,化气行水,使水有所主。茯苓、白术健脾利水渗湿,辅助附子温阳利水,使水湿从小便而去。白芍能利小便,且能制约附子的刚燥之性,使温阳利水而不伤阴。生姜温胃散寒,既助附子温阳,又助茯苓、白术利水。

- 济生肾气丸方解:

- 温补肾阳,化气行水:肉桂、熟地黄为君药,肉桂补火助阳,熟地黄滋阴补血、益精填髓,二者相伍,阴阳并补,温补肾阳。山药、山茱萸补脾益肾,固精止遗;泽泻、茯苓利水渗湿;牡丹皮清热凉血,活血化瘀,与温药相配,使补而不滞;车前子、牛膝利水通淋,引药下行,加强利水消肿的作用。

4. 用法

- 传统用法是将上述药物(附子先煎)加水煎服,每日1剂,分两次服用。剂量可根据患者的体质、年龄、病情等适当调整。现代也有济生肾气丸中成药,若与真武汤合用时,可根据医嘱配合使用,中成药的服用方法按照药品说明书。

三,肝肾阴虚证

- 症状:腰膝酸软,头晕耳鸣,口干咽燥,五心烦热,盗汗,小便短黄。

- 治法:滋补肝肾,软坚散结。

- 方剂:杞菊地黄丸合消瘰丸加减。杞菊地黄丸中的枸杞子、菊花、熟地黄等滋补肝肾,消瘰丸中的玄参、贝母、牡蛎等软坚散结,对肾囊肿有一定的改善作用。

 杞菊地黄丸合消瘰丸加减。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

1. 药物组成与剂量(成人常用量,仅供参考)

- 杞菊地黄丸部分:

- 枸杞子(9 - 15g):滋补肝肾,益精明目。

- 菊花(9 - 15g):散风清热,平肝明目,清热解毒。

- 熟地黄(12 - 30g):滋阴补血,益精填髓。

- 山茱萸(9 - 15g):补益肝肾。

- 山药(9 - 15g):补脾养胃,生津益肺,补肾涩精。

- 泽泻(9 - 15g):利小便,清湿热。

- 牡丹皮(6 - 9g):清热凉血,活血化瘀。

- 茯苓(9 - 15g):利水渗湿,健脾宁心。

- 消瘰丸部分:

- 玄参(9 - 15g):清热凉血,滋阴降火,解毒散结。

- 贝母(6 - 9g):清热化痰,润肺止咳,散结消肿。

- 牡蛎(15 - 30g):重镇安神,潜阳补阴,软坚散结。

2. 功效

- 具有滋补肝肾、软坚散结的功效。用于肝肾阴虚型肾囊肿,可改善腰膝酸软、头晕耳鸣、口干咽燥、五心烦热、盗汗、小便短黄等症状,并且对囊肿的消散有一定的辅助作用。

3. 方解

- 杞菊地黄丸方解:

- 滋补肝肾:熟地黄为君药,滋阴补血、益精填髓。山茱萸、山药补肝肾,益精血;枸杞子、菊花清肝明目,滋补肝肾,加强滋养肝肾阴虚的作用。泽泻泄肾浊,牡丹皮清肝火,茯苓渗脾湿,三药为佐,使补而不滞。

- 消瘰丸方解:

- 软坚散结:玄参为君药,清热凉血、滋阴降火、解毒散结,针对阴虚有热、痰结等情况。贝母清热化痰、散结消肿,牡蛎软坚散结,二者辅助玄参加强化痰软坚散结的功效,有助于消散囊肿。

4. 用法

- 传统用法是将上述药物加水煎服,每日1剂,分两次服用。具体剂量可根据患者的年龄、体质、病情等适当调整。在现代临床中,也有杞菊地黄丸的中成药,服用方法按照药品说明书,若与消瘰丸加减汤剂合用时,可根据医嘱配合使用。

四,气滞血瘀证

- 症状:腰部刺痛,痛处固定不移,或可触及肿块,面色晦暗。

- 治法:行气活血,化瘀散结。

- 方剂:身痛逐瘀汤合鳖甲煎丸加减。身痛逐瘀汤的川芎、桃仁、红花等活血逐瘀,鳖甲煎丸中鳖甲、阿胶等化瘀软坚,能减轻因气滞血瘀引起的囊肿相关症状。

 身痛逐瘀汤合鳖甲煎丸加减。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

1. 药物组成与剂量(成人常用量,仅供参考)

- 身痛逐瘀汤部分:

- 秦艽(3 - 9g):祛风湿,通络止痛,退虚热。

- 川芎(3 - 9g):活血行气,祛风止痛。

- 桃仁(3 - 9g):活血祛瘀。

- 红花(3 - 9g):活血通经,散瘀止痛。

- 甘草(3 - 6g):补脾益气,清热解毒,调和诸药。

- 没药(3 - 9g):散瘀定痛。

- 羌活(3 - 9g):解表散寒,祛风胜湿,止痛。

- 五灵脂(3 - 9g):活血止痛,化瘀止血。

- 当归(3 - 9g):补血活血,调经止痛,润肠通便。

- 香附(3 - 9g):疏肝解郁,理气宽中,调经止痛。

- 牛膝(3 - 9g):逐瘀通经,补肝肾,强筋骨,利尿通淋。

- 地龙(3 - 9g):清热定惊,通络,平喘,利尿。

- 鳖甲煎丸部分(若用汤剂,以下为参考剂量):

- 鳖甲(9 - 15g):滋阴潜阳,软坚散结。

- 乌扇(即射干,3 - 9g):清热解毒,消痰,利咽。

- 黄芩(3 - 9g):清热燥湿,泻火解毒,止血,安胎。

- 柴胡(3 - 9g):疏散退热,疏肝解郁,升举阳气。

- 鼠妇(3 - 9g):破血,利水,解毒,止痛。

- 干姜(3 - 9g):温中散寒,回阳通脉,温肺化饮。

- 大黄(3 - 9g):泻下攻积,清热泻火,凉血解毒。

- 芍药(3 - 9g):养血调经,敛阴止汗,柔肝止痛。

- 桂枝(3 - 9g):发汗解肌,温通经脉,助阳化气。

- 葶苈子(3 - 9g):泻肺平喘,行水消肿。

- 石韦(3 - 9g):利尿通淋,清肺止咳,凉血止血。

- 厚朴(3 - 9g):燥湿消痰,下气除满。

- 牡丹皮(3 - 9g):清热凉血,活血化瘀。

- 瞿麦(3 - 9g):利尿通淋,破血通经。

- 紫葳(即凌霄花,3 - 9g):破瘀通经,凉血祛风。

- 半夏(3 - 9g):燥湿化痰,降逆止呕,消痞散结。

- 人参(3 - 9g):大补元气,补脾益肺,生津,安神益智。

- 阿胶(3 - 9g):补血,滋阴,润肺,止血。

2. 功效

- 具有行气活血、化瘀散结的功效。适用于气滞血瘀型肾囊肿,能够减轻腰部刺痛、痛处固定不移,或可触及肿块、面色晦暗等症状,有助于消散瘀血和囊肿。

3. 方解

- 身痛逐瘀汤方解:

- 活血通络止痛:秦艽、川芎、桃仁、红花等多种药物共同发挥活血祛瘀的作用。其中川芎为血中气药,能上行头目,下行血海,中开郁结,旁通络脉;桃仁、红花是活血化瘀的经典组合,增强活血之力。没药、五灵脂、当归等进一步加强散瘀定痛的功效。

- 祛风除湿止痛:羌活、秦艽祛风除湿,通络止痛,对于因气血瘀滞兼夹风湿之邪引起的疼痛有缓解作用。

- 理气和血止痛:香附疏肝理气,使气行则血行;牛膝逐瘀通经,补肝肾,引血下行;地龙清热通络,诸药合用,使瘀血得去,经络通畅,疼痛自止。甘草调和诸药。

- 鳖甲煎丸方解:

- 软坚散结:鳖甲为君药,滋阴潜阳,软坚散结,针对囊肿等有形之结。

- 活血化瘀:诸多活血化瘀药物如大黄、牡丹皮、紫葳等,能破血逐瘀,消除瘀血积聚。

- 行气化痰:柴胡、厚朴、半夏等药物行气解郁,化痰散结,使气行痰消,有助于改善囊肿周围的气血痰瘀互结的状态。

- 扶正祛邪:人参、阿胶等药物益气养血,扶助正气,使机体在攻逐瘀血、消散囊肿的过程中有足够的正气支持。

4. 用法

- 传统用法是将上述药物(鳖甲先煎)加水煎服,每日1剂,分两次服用。剂量可根据患者的年龄、体质、病情等适当调整。由于鳖甲煎丸药物组成复杂,现代也有鳖甲煎丸中成药,服用方法按照药品说明书,若与身痛逐瘀汤合用时,可根据医嘱配合使用。

需要注意的是,中医治疗肾囊肿一般作为辅助治疗手段,对于较大囊肿(一般直径超过5cm)或者出现严重压迫症状等情况,可能需要结合西医的手术等治疗方法。而且中医治疗应根据患者个体差异,如体质、年龄、症状等综合考虑,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